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茶和天下 >> 产业研究 >> 内容

“建溪茶”到“武夷茶”

时间:2014-03-02 23:52:23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随着武夷山旅游风景区知名度的提升,武夷山茶叶的名气也迅速传播开来,可谓是“武夷名茶冠天下”“武夷茶香飘万里”。其价值重新被人们发现,可谓实至名归。目前,闽北茶产业正处在向上发展的繁荣阶段,还有很大的提...
  随着武夷山旅游风景区知名度的提升,武夷山茶叶的名气也迅速传播开来,可谓是“武夷名茶冠天下”“武夷茶香飘万里”。其价值重新被人们发现,可谓实至名归。目前,闽北茶产业正处在向上发展的繁荣阶段,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做强做大闽北茶产业,要充分利用武夷山的知名度,打造“武夷茶”驰名品牌。   
 
  闽北在南北朝时就有人工种茶,唐开元天宝年间已盛产茶叶。及至后唐时,建溪流域尤其是北苑凤凰山一带盛产的茶被列为贡品。由于宋太宗派遣北苑使专制贡茶,北苑贡茶升级为北苑御茶,享誉朝野数百年。北宋著名文人晏殊在题为《建茶》一诗中写道:“北苑中春岫幌开,里民清晓驾肩来。丰隆已助新芽出,更作欢声动地催。”这里描写的是北苑御茶园采摘春茶时的欢乐情景。可见“北苑御茶”属“建溪之贡”,即“建茶”系列。宋淳熙六年(公元1179年),陆游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。他对“建茶”情有独钟,赋诗赞曰:“建溪官茶天下绝。”所谓“官茶”,即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茶。
 
  武夷山一直是全国瞩目的茶产地。陆羽《茶经》云:其岭(武夷山)东南侧的茶含武夷茶、北苑茶、壑源茶、沙溪茶、延平半岩茶、政和白茶之总称,史称“建茶”。从中可以看出,其时“武夷茶”在建茶中已居显著位置。武夷茶“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”,有“仙山灵草”之佳誉。商周时面世之后,历经汉唐以至历朝,宋代列为贡品,元代就在九曲溪畔设立“御茶园”,享誉上千年,驰名海内外。唐代诗人赞誉武夷茶“致山川秀气所钟,品具岩骨花香之胜”。明代赵孟《茶坛记》写道:“武夷仙山也,岩壑奇秀,灵芽茁焉,世称石乳,厥品不在北苑之下。”
 
  大自然孕育闽北绝等好茶。但由于受小气候条件的制约,单个品种茶大多是小批量生产。比如,“大红袍”为武夷山茶王,但原产地的“大红袍”就是悬崖上的几株,无性繁殖的“大红袍”超出原产地种植,其韵味就可能失真。倘若市场上遍见“大红袍”踪影,其中就有冒牌的成分。而且开发茶山要顾及生态平衡,不得超出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。如果因开发茶山造成水土流失,势必破坏茶叶的生长环境,反过来直接影响茶叶品质。显然,扩大茶园面积、以量取胜的做法不可取,科学的选择是“以质取胜”。
 
  举凡品牌优势,要“特色”与“规模”兼备。特色突出,规模不大,如同一粒小石子抛入水中,只会泛起小小的涟漪,谈不上市场知名度;没有特色,徒有规模,市场价值不高,经济效益自然不好。如何把闽北茶叶做大做强?明智的选择是打造闽北茶叶的统一品牌,而且伴随着实施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和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,有效规范茶叶市场秩序,使之不能冒牌作假、滥竽充数,在历史上,建溪流域所产名茶尚且可以号名“建溪茶”或“建茶”,在改革开放的今天,为什么不可以冠名“武夷茶”?
 
  武夷山闻名遐迩,已成为闽北乃至福建省的形象标志。“武夷山”牌成了抢手的“香饽饽”。武夷山景区在闽北境内,闽北人理应分享武夷山旅游的成果,让“武夷茶”担纲为闽北茶打市场是顺理成章的事,而且把单个品牌名茶和武夷山名气融合起来,可以产生更大的市场知名度,有望变昔日“建州官茶”为今日“武夷茗茶”,迎来闽北茶叶更加繁荣的景象和市场前景!

作者:不详 来源:网络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武夷山茶产业
  • 相关文章
    相关评论
    发表我的评论
    • 大名:
    • 内容:
  • Copyright © www.wysycw.com  All rights reserved.   
    工商注册号:3507823701069 食品卫生许可证:闽卫食证字第02181356号
    服务热线:0599-5310531 (0)15959766889 客服QQ:8589881 591287118 605226252  
    武夷山市状元堂岩茶厂 武夷山市皇茗岩茶科学技术研究所 大红袍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
    本站经中人民共华和国信息产业部登记备案:闽ICP备06004610号 顺丰管理 法律顾问:潘春磊律师
  • Powered by laoy! V4.0.6